齋明寺古道紀遊

  葛利格:孤獨的流浪者 (季雪金鋼琴獨奏)

IMG_9290.JPG

 

 

              西江月    劉杏堅


 

         曲曲前清古道。煢煢藜杖經行。

  

         蒼松翠柏梵鐘鳴。滌盡塵勞聽靜。

 

         苔蔓榕根羅漢。斜陽靈塔孤燈。

 

         可堪碧樹不常青。紅葉落花滿徑。


 

                深秋之日,乘薄蔭之涼,策杖大溪近郊齋明寺古道。

 

IMG_9165.JPG

齋明寺山門,古道由此進入。

IMG_9172.JPG

石板鋪成的古道,長滿青苔,古意盎然。

 

                古道長約350餘米,全程均由大漢溪石材鋪設階梯,約有一千餘階之多。古道傍山臨水,

悠遠中兼具幾分險峻。石階縫隙以及道旁,青苔漫徑,落葉繽紛,偶有雪白桐花飄下,頗有

些許詩意。

 

IMG_9161.JPG

 

IMG_9180.JPG

 

                古道路旁有幾處以細薄石塊堆積之日式地藏,(又稱道祖神、瑪尼堆),此乃遊客虔誠堆放,

以為祈福或超度亡靈之用,為古道增添幾分空靈而神祕之感。

 

IMG_9176.JPG

IMG_9184.JPG

IMG_9193.JPG

IMG_9303.JPG

IMG_9307.JPG

IMG_9308.JPG

 

                 齋明寺乃前清道光年間性悅法師所建,歷經清代、日治、民國三朝,至今已一百七十

餘年,其間幾經翻修擴建,乃有今日之宏偉規模。

 

IMG_9280.JPG

IMG_9246.JPG

IMG_9247.JPG

IMG_9279.JPG

IMG_9284.JPG

 

                該寺原屬閩南三合院式古廟,俯臨大漢溪,與大溪鎮遙相對望。紅磚綠瓦,和風石燈,

神社遺跡,樸實典雅,已被列為國家三級古蹟。其中【靈塔斜陽】、【崁津歸帆】並被列為

大溪八景。

 

IMG_9251.JPG

IMG_9283.JPG

昭和七年信徒所獻和風石燈(左右各一)

IMG_9273.JPG

IMG_9260.JPG

獻燈者是一個日本人,加藤仁作。

IMG_9274.JPG

石燈不只是莊嚴道場、擺飾之用,內中確實點著油燈,長年不熄。

IMG_9295.JPG

閩南古式廟宇常見的飛簷

IMG_9250.JPG

 

自從1999年,齋明寺歸入法鼓山體系,迎請聖嚴老法師擔任第七代住持,增設頗具日式風格
的禪堂,碧草蒼松,清淡優雅,更增添幾許悠遠禪意。

 

IMG_9243.JPG

聖嚴法師手書【平安無事】墨寶

IMG_9248.JPG

IMG_9286.JPG

新建的齋堂

IMG_9289.JPG

新建的禪堂

IMG_9290.JPG

新建的禪堂,庭前古木參天,綠地蔥翠,漫步其間,無比清涼平靜的感覺。

 

                觀音菩薩塑像前,有一小方荷花池,雖曰深秋,睡蓮仍然盛放。

 

IMG_9252.JPG

IMG_9254.JPG

IMG_9255.JPG

 

                筆者沿著蜿蜒曲折的步道漫步前行,見道旁一有棵百年古榕樹,盤根錯節,嶙峋蒼勁。

其根部形成無數隆突,青苔漫佈其間,看來猶如諸多羅漢聚集,殊勝異常而不可思議!

 

IMG_9229.JPG

IMG_9206.JPG

IMG_9207.JPG

               

                經過百年榕樹以後,是一個寬廣的茶園,再往前走不多遠,又有一棟建築,就是靈骨塔,

名叫【萃靈塔】。路旁兩側古木參天,雖艷陽高照,絲毫不覺得悶熱。

 

IMG_9211.JPG

IMG_9224.JPG

IMG_9215.JPG

IMG_9217.JPG

 

                   萃靈塔前有一涼亭,從這裡遠眺,可以看到遠處的大溪橋,以及蒼鬱靈秀的青山。

 

IMG_9233.JPG

IMG_9200.JPG

IMG_9196.JPG

 

                  齋明寺離大溪很近,交通也算便捷,的確是一個假日休閒,健行的好去處。尤其富有日本

風味的建築和古石燈,更是值得一遊。

 

                             (全文完)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KK 的頭像
    LKK

    思過軒

    L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