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楓香醉石門

  四季小提琴協奏曲:冬--第二樂章 (Huggett演奏)

 

IMG_0272.JPG

 

             冬日石門書懷.....劉杏堅



           五色楓香醉石門。淒淒寒雨暗乾坤。

 

           前湖漫步尋新句。後嶺探幽見舊痕。

 

           紅綠赭橙黃燦燦。宮商角徵羽喧喧。

 

           我今獨詠臨津渡。濁酒清樽酹故魂。

 

                感恩節後數日,筆者靜極思動,驅車石門。

 

                當天細雨霏霏,遊人稀稀,群山寂寂,鳥跡杳杳。筆者循著前湖楓香大道漫步經行,

極目所見,但見遠山含黛,煙雨濛朧,整山一大片楓香,已有幾分變色。

 

IMG_0263.JPG

IMG_0264.JPG

IMG_0265.JPG

 

IMG_0269.JPG

IMG_0270.JPG

 

                然而,石門水庫海拔不高,若非絕頂寒流,很難得見有一半楓葉變色者。雖然,石門

之楓香,五色雜陳,紅赭黃綠橙並存,宛如音樂之中,宮商角徵羽俱在,筆者認為,這樣

多采多姿的楓葉景色,豈不是遠遠勝過日本楓樹的純紅一色嗎?

 

IMG_0245.JPG

原木搭建的觀景台,頗有陶公『坐看雲起時』的意趣。

IMG_0247.JPG

 

IMG_0254.JPG

IMG_0261.JPG

 

                每次到石門水庫健行,筆者大多選擇在進了高點收費站的第一站,也就是[收費站]這裡

下車。下車往回走幾十公尺,就有一個兩層建築的涼亭,涼亭前面,有一個原木搭建的觀景台

,這裡視野良好,有幾張長板木椅,供遊客坐下休憩,遠眺石門山水。頗有陶淵明『行到水窮

處,坐看雲起時。』的意趣。

 

                 從這裡開始,在大馬路左側,有一條沿著前湖[楓香大道]蜿蜒曲折,寬約一公尺的石板

小道,專供行人行走,既可避免馬路上汽車經過的危險,又可以沿途欣賞整片的槭林公園景色

,是步行觀景的最佳選擇。

 

IMG_0253.JPG

行人專用的觀景步道

IMG_0267.JPG

自觀景步道遠眺石門山水,詩意盎然            

P1000023.JPG

P1000036.JPG

P1000083.JPG

IMG_0277.JPG

IMG_0296.JPG

 

                迎著斜風細雨,一路拄杖緩緩而行,兩個多小時,不知不覺拍攝了二百多張,可謂

所獲頗豐。

 

IMG_0301A.JPG

IMG_0306.JPG

IMG_0309.JPG

P1000022.JPG

P1000024.JPG

P1000030.JPG

 

                筆者平素喜歡讀誦蘇東坡詩詞,宋神宗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當時蘇軾因「烏台詩案」

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的第三個春天。詞人與朋友春日出遊,風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狽,詞人卻毫

不在乎,泰然處之,吟詠自若,緩步而行。

 

                當時坡公因這件事寫下了一闋膾炙人口的名作【定風波】,詞前有一短序云:『三月七日,

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全詞如下:

 

                                                           定風波         蘇軾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靴輕勝馬,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


                                            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


                                             也無風雨也無晴。

               

IMG_0298.JPG

P1000045A.JPG

P1000057.JPG

P1000063.JPG

P1000079.JPG

P1000112.JPG

 

                筆者年逾古稀,向來腳力不是很好,一無蘇髯之灑脫胸懷,二無朝雲之相依相伴,形單

影隻,苦雨淒風,沁我筋骨,勉強拄杖登上嵩台,一覽湖光山色之後,已無餘力繼續前行,

乃返回依山閣候車。

 

 

P1000146.JPG

石門水庫地標:石門勝景,乃孔子第七十七代嫡長孫,孔德成先生墨寶。

P1000766A.JPG

自嵩台俯視,石門大壩蜿蜒曲折,如常龍擺尾於前湖後湖之間,既飄逸、又壯觀!

 

                在依山閣左前方,勒有一塊石碑,紀念建設期間,開山闢野殉職英靈三十四名。今日吾等遊人

,欣賞湖光水色,綠樹櫻紅之餘,宜應飲水思源,感佩前人的犧牲奉獻。

 

                紀念碑旁邊,又有一原木觀景台,此處是觀賞石門水庫後湖的最佳觀景點。

               

P1000358.JPG

殉職人員紀念碑

P1000131.JPG

 

觀景台

 

                   依山閣前,種植一排小品杜鵑,雖值初冬,仍有少數幾朵綻放,粉紅潔白,各擅勝場。

 

P1000118.JPG

咸豐草滿山遍野綻放

 

P1000132.JPG

小品杜鵑,花朵大小不及一般杜鵑花一半。

P1000136.JPG

P1000141.JPG

 

                今日筆者有幸,得於淒風細雨的冬日,見到楓香五色雜陳的美妙景色,頗有感悟,歸來,

成七律一首如上,以誌此殊勝因緣。

 

                   (全文完)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KK 的頭像
    LKK

    思過軒

    L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