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楓香醉石門

  四季小提琴協奏曲:冬--第二樂章 (Huggett演奏)

 

IMG_0272.JPG

 

             冬日石門書懷.....劉杏堅



           五色楓香醉石門。淒淒寒雨暗乾坤。

 

           前湖漫步尋新句。後嶺探幽見舊痕。

 

           紅綠赭橙黃燦燦。宮商角徵羽喧喧。

 

           我今獨詠臨津渡。濁酒清樽酹故魂。

 

                感恩節後數日,筆者靜極思動,驅車石門。

 

                當天細雨霏霏,遊人稀稀,群山寂寂,鳥跡杳杳。筆者循著前湖楓香大道漫步經行,

極目所見,但見遠山含黛,煙雨濛朧,整山一大片楓香,已有幾分變色。

 

IMG_0263.JPG

IMG_0264.JPG

IMG_0265.JPG

 

IMG_0269.JPG

IMG_0270.JPG

 

                然而,石門水庫海拔不高,若非絕頂寒流,很難得見有一半楓葉變色者。雖然,石門

之楓香,五色雜陳,紅赭黃綠橙並存,宛如音樂之中,宮商角徵羽俱在,筆者認為,這樣

多采多姿的楓葉景色,豈不是遠遠勝過日本楓樹的純紅一色嗎?

 

IMG_0245.JPG

原木搭建的觀景台,頗有陶公『坐看雲起時』的意趣。

IMG_0247.JPG

 

IMG_0254.JPG

IMG_0261.JPG

 

                每次到石門水庫健行,筆者大多選擇在進了高點收費站的第一站,也就是[收費站]這裡

下車。下車往回走幾十公尺,就有一個兩層建築的涼亭,涼亭前面,有一個原木搭建的觀景台

,這裡視野良好,有幾張長板木椅,供遊客坐下休憩,遠眺石門山水。頗有陶淵明『行到水窮

處,坐看雲起時。』的意趣。

 

                 從這裡開始,在大馬路左側,有一條沿著前湖[楓香大道]蜿蜒曲折,寬約一公尺的石板

小道,專供行人行走,既可避免馬路上汽車經過的危險,又可以沿途欣賞整片的槭林公園景色

,是步行觀景的最佳選擇。

 

IMG_0253.JPG

行人專用的觀景步道

IMG_0267.JPG

自觀景步道遠眺石門山水,詩意盎然            

P1000023.JPG

P1000036.JPG

P1000083.JPG

IMG_0277.JPG

IMG_0296.JPG

 

                迎著斜風細雨,一路拄杖緩緩而行,兩個多小時,不知不覺拍攝了二百多張,可謂

所獲頗豐。

 

IMG_0301A.JPG

IMG_0306.JPG

IMG_0309.JPG

P1000022.JPG

P1000024.JPG

P1000030.JPG

 

                筆者平素喜歡讀誦蘇東坡詩詞,宋神宗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當時蘇軾因「烏台詩案」

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的第三個春天。詞人與朋友春日出遊,風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狽,詞人卻毫

不在乎,泰然處之,吟詠自若,緩步而行。

 

                當時坡公因這件事寫下了一闋膾炙人口的名作【定風波】,詞前有一短序云:『三月七日,

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全詞如下:

 

                                                           定風波         蘇軾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靴輕勝馬,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


                                            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


                                             也無風雨也無晴。

               

IMG_0298.JPG

P1000045A.JPG

P1000057.JPG

P1000063.JPG

P1000079.JPG

P1000112.JPG

 

                筆者年逾古稀,向來腳力不是很好,一無蘇髯之灑脫胸懷,二無朝雲之相依相伴,形單

影隻,苦雨淒風,沁我筋骨,勉強拄杖登上嵩台,一覽湖光山色之後,已無餘力繼續前行,

乃返回依山閣候車。

 

 

P1000146.JPG

石門水庫地標:石門勝景,乃孔子第七十七代嫡長孫,孔德成先生墨寶。

P1000766A.JPG

自嵩台俯視,石門大壩蜿蜒曲折,如常龍擺尾於前湖後湖之間,既飄逸、又壯觀!

 

                在依山閣左前方,勒有一塊石碑,紀念建設期間,開山闢野殉職英靈三十四名。今日吾等遊人

,欣賞湖光水色,綠樹櫻紅之餘,宜應飲水思源,感佩前人的犧牲奉獻。

 

                紀念碑旁邊,又有一原木觀景台,此處是觀賞石門水庫後湖的最佳觀景點。

               

P1000358.JPG

殉職人員紀念碑

P1000131.JPG

 

觀景台

 

                   依山閣前,種植一排小品杜鵑,雖值初冬,仍有少數幾朵綻放,粉紅潔白,各擅勝場。

 

P1000118.JPG

咸豐草滿山遍野綻放

 

P1000132.JPG

小品杜鵑,花朵大小不及一般杜鵑花一半。

P1000136.JPG

P1000141.JPG

 

                今日筆者有幸,得於淒風細雨的冬日,見到楓香五色雜陳的美妙景色,頗有感悟,歸來,

成七律一首如上,以誌此殊勝因緣。

 

                   (全文完)

 

arrow
arrow

    L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