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蒸霞蔚武陵秋(8):金鞭插天溪山秀

  弗漢 ‧ 威廉斯:綠袖幻想曲 (剪輯)

 

                   

           西江月 (金鞭溪紀遊)   劉杏堅

 

           旱地孤峰拔起。雲霄插破心驚。

 

           雙峰相會幾多情。松下澄心聽靜。

 


           凝澈金鞭風月。駝峰紫草神鷹。

 

           劈山救母盛芳馨。斜照氳氤仙境。 
 

 

金鞭岩.jpg

陽朔縱有千筍秀,不及拔地一金鞭。

 

                匆匆用過午餐,一行人在導遊的引領下,離開「十里畫廊」接著前往「金鞭溪」景區,

其實距離不遠,僅有10分鐘車程。金鞭溪因流過「金鞭巖」而得名,是「張家界國家森林公

園」內著名的溪流,是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內最美的地段之一,也是武陵源風景最美的地界

,被稱為「山水的畫廊」。金鞭溪全長7.5公里,峽谷長度約6公里。溪岸建有步道,全程空

氣極為新鮮清雅,穿行于絕壁奇峰間,溪流彎曲蜿蜒,兩旁林木繁茂,溪水清澈,有湍流、

小瀑、深潭、淺灘,有木橋、石板橋,景色美不勝收。全程行走須2~3小時,如果腳力較弱

者,在入口處有簡便轎子可以雇用,觀光當局可說考慮相當周全。

 

P1030027.JPG

 

                參觀「金鞭溪」有兩條路線,一是由「張家界門票站」附近的老磨灣進入,它應該是金鞭溪

的正門。另一條是由「水繞四門」進入,算是後門。我們從十里畫廊過來,所以就由「水繞四門」

進入景區。

           

P1030061.JPG

 

P1030028.JPG

腳力不勝者,可以雇用簡式轎子,省卻攀爬之苦。

 

                上篇文章說過,張家界有「十絕景」在金邊溪景區裡面,就包含兩個,那就是:神鷹護鞭

(十大絕景 No.9)和千里相會(十大絕景 No.10)。此外奇特景觀極多,包括:金鞭岩、閨門巖、豬

八戒背媳婦、母子峰、西天取經、醉羅漢、神鷹護鞭、劈山救母、長壽泉、文星巖、紫草潭、

跳魚潭、天柱巖、母子峰、文星巖、楠木坪、駱駝峰、粵海橋、張良墓、千仞崖、水繞四門等

。據說金鞭溪有一特點,即使天候久旱,一年四季都不會斷流。

 

P00.png

山明水秀,風景如畫。

金鞭悉與岩.jpg

一年四季永不斷流的金鞭溪

             

                水繞四門名稱的由來是這樣的:金鞭溪流到這裡,同龍尾溪、鴛鴦溪、礦洞溪一道,四水交

相穿行於東南西北四道山門,並共同托出了一個風景秀麗的沙洲。沙洲名叫天子洲,是當年向王

天子稱王建天子國的地方。在廣場對面一排三座石峰,與四周林立的幾十座石峰,古稱「籤筒、

筆架山、萬歲牌」,相傳都是向王天子留下來的。            

 

 

 

P0.JPG

群山林立,峻秀崢嶸,籤筒,筆架,引人無限聯想....

 

                「水繞四門」旁有一座山峰很特別,導遊說這是「籤台」,我覺得像長在山頂的幾個人頭,

也有人說它是「萬歲牌」。總之隨人想像,眾說紛紜。

 

萬歲台A.JPG

萬歲1A.JPG

傳說中的萬歲牌

 

        在廣場右前方,還有一座大山,就像迎風揚起的帆,這就是「旗帆峰」。

 

旗帆峰右下角為張良墓.JPG

旗帆峰

 

              由廣場進入金鞭溪峽谷,必須經過一座紅磚拱橋,稱為「粵海橋」,橋的旁邊有張良墓。

據說漢朝開國元老張良,幫助劉邦建國成功以後,見呂后掌權,大肆誅殺忠臣,遂辭官不做,

隨赤松子遍游名山,尋訪隱居佳境。經長江,過洞庭,溯澧水,得知青岩山靈秀絕佳,便騎馬

到此。見此處『石秀峻而姿肆,峰環抱而疊翠;谷豁朗而通達,境空靈而清幽。』是難得的福

地洞天,喜之不勝,就決定在此隱居,下馬不歸,故此地又名止馬塔。

 

粵海橋.png

粵海橋

P1030068A.JPG

1995年政府立碑紀念粵海橋

張良墓.JPG

 

                   一行人沿著金鞭溪畔步道緩緩前行,沿途看不盡奇峰異石,聽不完潺潺水聲,空氣清新,

沁人肺腑,舒暢已極。距張良墓不遠處,有一連峰,三峰圓渾突起,即是有名的駱駝峰。

 

駱駝峰.JPG

左側三峰相連,圓渾突起,名駱駝峰。

P1030006.JPG

石板步道,平坦易行,是健行的好去處。

P1030021.JPG

一路林木蔥鬱,微風習習,清涼無比

P1030035.jpg

P1030038.jpg

習習涼風,潺潺流水,漫步林間,愜意之至。

P1030041.jpg

山峰倒影,掩映流水之中,如夢似幻...

P1030043.JPG

偶或湍湍激流,浪花四濺,不亦美哉!

P1030010.JPG

時值深秋,路旁松樹枝條下垂,之上松果累累,青翠欲滴

P1030025.JPG

一截朽木,上面長滿野生靈芝

 

       雖然只有短短5.7公里的河谷,但是觸目所及,盡是千奇百怪,聞所未聞的奇峰怪石,

峻秀崢嶸,不可勝數。走了大約一半路程,有一片山脈峭壁宛如刀削,稱為千仞崖。

 

P1030015A.JPG

不知名的獨立山峰,形狀扁平如刀削,甚為奇特。

千仞崖.JPG

千仞崖

                由千仞崖繼續前行,不遠處有一支石英巨岩拔地而起,高大挺直非常壯觀,岩層分明,獨立

挺拔,一柱擎天,名叫「天柱巖」。其中間部位被磨平,刻著「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幾個紅色

大字,非常醒目。筆者原以為這就是著名的地標【金鞭岩】,但導遊卻說不是,原來金鞭岩還在

前頭,還要走不近的一段路呢!

 

P1030030.jpg 

這巨岩設計可以讓遊客循著階梯上去拍照紀念

 

              行行復行行,雖然筆者腳力本來不佳,幸好一路山光水色,美景不絕,加上導遊

小姐陪在一旁親切講解,生動處讓人聽得津津有味,倒也不覺得很累。不久看到一棵

長得很特別的楊桐樹,此樹10公尺多高,當地人叫它「重歡樹」。這棵樹離地50公分

處分成兩支,又在樹高5公尺處相互搭起一座「天橋」。「橋」長約70公分,兩邊有

「橋墩」,中間還分生兩個小枝,葉茂枝繁。導遊告訴我們,也許是出於「事業」的

需要,年青時,它們把情感埋在心底,各奔東西,待到功成名就時,又匯在一起,共

享晚年。這當然是一種擬人化的神話,不過卻讓我想起詩經上說的:『執子之手,與

子偕老。』一對男女,能夠從一而終,至死不離不棄,在現代社會有點難了.....

 

重歡樹.jpg

 

                 穿過重歡樹所在密林,即到金鞭溪中跳魚潭,在紅色砂岩的溪床上,溪水沖成一條

長2公尺,寬不盈尺的狹槽,稱為魚門,春訊期,遊魚迎水飛躍,常常跳落岸上。可惜我

們來的是深秋,並沒有看到遊魚飛躍的奇景。

 

紫草潭.jpeg

金鞭溪河底石頭,有許多呈橘黃色,可能這就是金鞭溪名字的由來。

金鞭溪石.jpg

金鞭溪水流平緩,溪水很淺,清澈見底。

P1030054.JPG

步道沿著金邊溪而建,另一側即是山壁,因為長年林木蔽日,石塊都長了厚厚的青苔。

P1030052.JPG

轎夫生意清淡?抬著空轎子沿途招攬客人。

 

       過了跳魚潭,景觀漸入佳境,許多高山聳立雲霧之間,奇形異狀,宛如一幅幅水墨畫,

攤在遊客眼前,真是目不暇給,美不勝收!筆者使出渾身解數,兩部相機交替拍攝,忙得不

亦樂乎!

 

 

                這短短不到一公里的路程,有數十座翠峰環列鎖住了一塊長200多米、寬30多米的溪谷。

谷內群峰排列如屏,鱗次櫛比,相對高多在200米以上,峰體或丹巖熠熠,或灌木叢生,或古

松高掛。澗壑幽邃,清溪漫流。內有猴群攀緣,角雉啼鳴,一石擊水,四壁回音。霧繞雲蓋,

氤氤氳氳,如幻似真,虛無縹緲,真是奇哉美哉!

 

 

                    走過一連串的畫廊驚喜,終於見到了名列張家界十絕景之一的【千里相會】。但見溪流

東南錯落的群峰中,有兩峰峙立,恰如久別重逢的夫妻含情脈脈地相互凝視。丈夫身材魁偉,

披甲戴盔,腰佩長劍;似從遠地歸來,腰略躬,頭微俯,正在慰藉妻子,妻子身段勻稱,體態

阿娜,蓄長髮,富風韻,左手挽丈夫腰,面微仰,兩人含情脈脈,緊相依偎似竊竊私語,傾訴

離情。儼然千里相會的一對久別夫妻。

 

千里相會A.png

久別重逢,千里相會,你儂我儂,傾訴離情。

千里相會B.jpg

換過長鏡頭,再來個特寫!

 

                    由千里相會向西走,繞過一道山彎,不遠處有個淺潭,就是紫草潭。此潭位於金鞭溪

中游。原名紙草潭,因清代山民造土紙在此漂流而名。潭寬 4 公尺,長 15 公尺,深 2 公尺。

潭底皆紫紅色岩石,潭上端溪流湍急,跌宕有聲,水花如滾珠瀉玉。潭內水面平靜,清澈見

底,魚蝦悠遊其中。 游魚細石,直視無礙,夾岸林林蒼翠,石峰屏列。潭邊巨石橫臥,光潔

如玉,堪稱奇景。潭岸濃蔭蔽日,危巖險崖簇立,翠峰白雲倒映潭中。潭之邊緣是斜面紫紅

色大石板,小憩於其上或坐或臥,只覺清風徐來,鳥鳴蕩谷,流水瀉韻,潭影淨心。

 

紫草潭2.jpg

紫草潭底赭石平,潭水蜿蜒浪濤清。

 

                在紫草潭附近有三座石峰相連,這個更有趣了!只見在遠外,兩個尖尖的山峰之間,有一座

石頭,石頭前又有一個橫著的石頭。仔細一看,你會覺得那石頭彷彿像一個瘦小的秀才,正把

一本厚厚的書藏書在山谷之中,那動作,那樣子,都跟活了似的,這就是【秀才藏書】,大自

然真是太奇妙了!

 

秀才藏書_cr.png

秀才藏書

 

       位於金鞭溪上游段有一座石峰,誰看了都說像人的頭像,有人說像高爾基、斯大林,

有人說更像魯迅先生,此山峰五官明顯,高大的鼻樑,且在鼻子上生長了一顆武陵松樹,

在此正好印證了魯迅先生的原名「周樹人」,所以說此石峰像魯迅先生最為切實,又因

魯迅是文學巨匠,所以此石峰被稱之為「文星巖」。

 

2249d8a6690c8ab5.jpg_r_1024x683x95_efe2c9e9.jpg

 

文星岩


                由文星岩繼續向西南方向,沿著步道行進,經過長壽泉不遠處,前方的一座V字型

山峰,底部連成一體,頂部分長兩半。好像被什麼東西劈開一樣。巧合的是,旁邊有一

支小山峰,很像一把巨大的斧頭。人稱此景為【劈山救母】說是《寶蓮燈》裡,沉香救

母親時所劈。從地質學的角度來看,這是由於硬軟相間的岩層經過流水的切割和重力作

用的崩塌所形成,是大自然的鬼斧所劈。人說到了金鞭溪,就像走進了童話般的世界,

那樣說也是可取的。

 

 

闢山救母圖L.jpg

劈山救母

       

           走過劈山救母岩以後,不久就見到期待已久的金鞭岩了。金鞭巖是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

內金鞭溪景區的標誌性景點。金鞭巖高380多公尺,孤標直立,雄奇挺拔,直衝霄漢,雄偉

異常。巖峰三面如刀切,壁面線條筆直, 稜角分明。相傳秦始皇持鞭趕山填海至此,遺金鞭

於此化成為巖。

 

       金鞭岩峰色一日數變:拂曉時分,山峰在煙雲繚繞下,呈暗褐色;午時陽光直射,金輝熠

熠;傍晚夕陽塗抹,峰面火紅;晴夜月郎,峰體銀光閃爍。 清乾隆年間《永定縣志》稱其「上

插霄漢,晴輝雪積,最擅奇觀」。 金鞭巖是武陵源著名景點,峰體上細下粗,四稜分明。稜面

佈滿節理橫紋,形成鞭節,渾如一根豎插大地的長鞭。每當夕陽晚照,鞭身塗金,熠熠閃光、

瑰麗奪目,構成一幅奇特壯美的「夕陽金鞭圖」。

 

金鞭岩7L.jpg

 

金鞭岩石碑.png

 

                   中共原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周太和先生遊金鞭溪時,曾在金鞭岩處寫了一首詩

,讚嘆有加,詩如下:

 

                                   金鞭溪吟           周太和

 

                             十里金鞭半日返, 杖藜冒雨步青山。

 

                                  林峰拔地驚觀止, 仙境何來人世間。

 

                緊靠金鞭巖左側,有一座與金鞭岩平齊的山巒。形狀有如一隻山鷹,頭高昂,勾嘴,

雙翅半展,利喙微張,若振雙翅, 成俯衝之勢,緊緊守護著金鞭岩,似欲與來犯金鞭者搏

擊,其形態氣勢,惟妙惟肖,故有【神鷹護鞭】之譽。此景觀維肖維妙,博得令名,被列

為張家界十大絕景之一。

 

神鷹護鞭.jpg

神鷹護鞭名列張家界十大絕景之九

 

                見識過十大絕景的神鷹護鞭以後,沿金鞭溪西行約200米,右岸有一座約100米高的細瘦

石峰,形似一懷抱嬰兒的中年女性側面像,頭、腰輪廓分明,五官依稀可辨,顯得慈祥端莊,

面向東南引頸而望,似在盼夫回歸。一小峰依偎其前,面對其母,稚氣可掬。這山峰有一名字

,曰:【母子峰】。

母抱子L.jpg

母子峰

 

       過了母子峰,金鞭溪峽谷已近尾聲,向西南繼續行不多遠,看到一座山峰甚為奇特,形似

英文字母Y字形,這就是景點之一的【豬八戒背媳婦】。右側嘴巴嘟得老長的就是豬八戒,左側

身材嬌小的是他老婆,八戒身後的媳婦還打著一把小陽傘,惟妙惟肖,妙趣橫生。

 

P豬八戒杯媳婦_cr.jpg

豬八戒背媳婦,天色已晚,光線不佳,成像混濁...

 

         跟團旅遊雖然方便,食宿交通都會妥善安排,但是一般行程都甚為匆促,不無走馬看花

之憾。此次金鞭溪峽谷之遊,一般旅遊文獻都建議,較佳入口處應為西南邊的張家界正門入口

。但領隊為了上午十里畫廊,下午金鞭溪的安排方便,決定由水繞四門進入,等於是反方向而

行。金鞭溪峽谷精華景點大多分布於西南側,等筆者一行人走到金鞭岩已經薄暮,山間霧氣又

重,拍照條件極差。只能說是「孫悟空到此一遊」,留個紀錄紀念罷了。筆者暗自發誓,以後

不再跟團,寧可三餐吃麵包,啃饅頭,也要自助遊!

 

      回程又補拍了幾張風景,順便貼上:

 

回程2.JPG

雖曰深秋,銀杏葉卻仍未變黃?

P1030011.JPG

成串的松果,青翠誘人

回程.JPG

回到水繞四門廣場,領隊已經頻頻催促上車了....

 

                   (本篇完,系列待續...)

 

 

arrow
arrow

    L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